庐山文化史迹旧影 | 净土宗祖庭 · 东林寺
△庐山天下悠
佛教净土宗祖庭 · 庐山东林寺
日升日落间,东林寺的晨钟暮鼓已经响彻了庐山北麓1600多个年头。这里是“佛教中国化”的基地,是“中国佛教化”的起点,是佛教净土宗的祖庭。它的奠基人,就是东晋高僧慧远大师。
庐山东林寺莲池
佛教净土宗祖庭 · 庐山东林寺
慧远大师(拓本)
公元381年春,离开襄阳,已游历了三年的慧远大师来到了庐山,他本是专程来看望西林寺的主持,他的同门师兄慧永。仿佛真的是机缘和因果,庐山与这位有缘人相遇了,慧远大师决定留在庐山。
庐山东林寺(20世纪初)
大雄宝殿内景(20世纪初)
余秋雨曾在《庐山》一文中写道:“那时,佛学宗师慧远和道学宗师陆修静曾先后在庐山弘扬教义,他们驻足的东林寺和简寂观便成了此后中国文化的两个重要的精神栖息点。”
唐尊胜陀罗尼经幢(20世纪初)
唐尊胜陀罗尼经幢
佛教至东晋时虽在中国已有了三百年历史,但是始终未能成为主流文化,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这是个晦涩难懂的外邦信仰。慧远大师开前人未有之先例,将当时本土最为流行的儒学、道学、玄学三门学问同外来佛家思想糅合在一起,自然渗透,悄然融合。这样一来,经他重新解读后的佛学变得广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这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佛教中国化”与“佛教社会化”。
东林寺铜塔
东林寺铜塔局部(20世纪初)
公元386年,久慕慧远大师之名的江州刺史桓伊在西林寺的东边为慧远建造了一座寺院,名为东林寺。佛学宗师慧远在这里卜居三十六载,直至圆寂,完成了古印度佛学渐进为中国佛学的一次伟大过渡。
庐山东林寺(20世纪初)
慧远大师塔院(20世纪初)
慧远是“中国佛教化”和“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是大乘般若学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开创了念佛法门,是净土宗初祖。他在庐山授徒弘法,写下了《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三报论》、《沙门袒服论》等,就“因果报应论”和“神不灭论”进行了集中论证和精辟阐发,独具一格地提出了“形尽神不灭”和“法性论”的佛学理论。这个观点,影响深远,直到如今。
慧远大师塔院碑(20世纪初)
慧远大师塔(20世纪初)
东林寺自慧远创构以来,历千余年名声不衰,“钟磬之音不绝”。在这里,陶渊明、慧远、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一团和气”的和谐气象。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香客居士也纷至沓来,留下了灿若繁星的珍贵文物和古迹。
普通塔碑(拓本)
三塔建立碑(拓本)
庐山东林寺
庐山东林寺大雄宝殿
东林大佛
来源庐山风景名胜区
好美{:11_486:}{:11_486:}{:11_486:}{:11_486:}{:11_486:}{:11_486:}
上次去东林寺我应该是走了另一个门,爬了好多楼梯看了竹园,没有看到这个
应该去走走
慧远大师与东林寺
{:11_491:}
拍的真好看啊
想出去看看看
应该去看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