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落星草 发表于 2017-1-2 14:24:39

父亲故里

       父亲故里在庐山南麓伏牛山下的景家垅,那是牛肚皮下一个极小的山村,小到只有两,三户人家,我的远房堂兄们曾经在那里居住。            从庐山市五里乡政府西北面约300米处,顺着一条陡坡,下到谷底,你会发现这里是典型的丘陵地貌,两山丘夾一盆地,盆地中间有一条山涧,叫石英涧,这条涧从庐山脚下流出,世世代代日夜不停地奔向鄱阳湖。涧水两边的景家垅与陈家垅两个古村落隔涧相望。
       石英涧最宽处也就是二三十米,形成一个潭,潭边有一棵老樟树,夏天枝繁叶茂,宛如一把巨伞,撑起一片绿荫,是个乘凉的好去处。石英涧的两边都是天然的冰川石垒成的堤坝,过涧也有一块块天然的搭石,供人踩踏。潭上与潭下落差两三米,涧水把潭下巨大的石头冲刷得一个个圆溜溜的,没有一点棱角。涧底小石头,人们常用来做房基石子。村里人在这里挑水、洗衣,夏天孩子们在这里嬉水,上半年发大水时,过涧可不容易,水流湍急,非得往上游绕行千米才能过涧。现在由县里拨款,村民自筹修了一座水泥桥,真是一桥飞架东西,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过了桥,翻过一座山梁,走过几条田埂路,便来到父亲故里景家垅。之所以说父亲故里,是因为父亲八岁离开这里,虽然在这里没有一间房屋,没有一寸土地,他却仍然眷恋着这里。我们没有在这里生活过一天,因为父亲,也留恋着这片故土。   
       别看父亲故里是个小村庄,可是个非常幽静、美丽的地方,村后山一片竹林葱郁青翠,村前是一片稻田,几间土坯房前是桃树,梨树,屋旁是池塘、旱地。清明时节去踏青扫墓,满山的映山红争相争艳,满坂的油菜花金黄耀眼。走过田埂,常常惊起一只只扑弄弄的野鸡,洼地的芭茅长得比人还高,竟被野猪滾成了睡床,碗口粗的大笋从道场上冒出来,父亲抗战时建的那间厨房,虽然巳塌顶,但那青色墙砖经过七、八十年的风雨,仍然泛着蓝幽幽的光。因为城镇化,堂兄们都走出山岰,在涧对面的山梁上,建起了三层,四层高的楼房,可惜了老屋的桃花、梨花,虽然每年依旧怒放,但因无人欣赏,而缺少一丝灵气。
       父亲故里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逐渐被人们遗忘。也许若干年后会有更多的"父亲故里"陆续淡出人们的视野,到那时后辈们又有多少人对消失“父亲故里"留有一点印迹呢?

长西岭佬 发表于 2017-1-2 14:57:52

对故乡总有舍不弃的情怀…

游走的画笔 发表于 2017-1-2 16:23:02

一草一木都刻画脑里

少府山人 发表于 2017-1-3 09:19:30

景家垅?芋头垅吗?玉京山下吗?

南康小子 发表于 2017-1-3 10:19:42

勾起了无限回忆

落星草 发表于 2017-1-3 12:46:58

@少府山人:芋头垅有一条土公路走景家垅旁边经过,景家城就在白鹿小学后面的陈家垅对面,景家垅都搬迁了,无人居住。

少府山人 发表于 2017-1-3 14:58:13

落星草 发表于 2017-1-3 12:46
@少府山人:芋头垅有一条土公路走景家垅旁边经过,景家城就在白鹿小学后面的陈家垅对面,景家垅都搬迁了, ...

庐山南麓伏牛山下的景家垅,那是牛肚皮下一个极小的山村——看来是极佳的风水宝地!所以后来发达了迁居县城西大街,呵呵

落星草 发表于 2017-1-3 20:46:50

@哈 哈,本来村子消失有点失落,你的风水宝地一说,倒是令人感到欣慰,有什么比家族兴旺发达更高兴的呢?顺便谢谢大家的点评。

大废柴 发表于 2017-1-3 21:29:14

给个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亲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