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网 发表于 2016-5-30 09:42:28

庐山市成立前夜,苏家档和泽泉两位兄弟给家里其他的两位兄弟写了一封信。

庐山市成立前夜,苏家档和泽泉两位兄弟给家里其他的两位兄弟写了一封信。

家里的各位兄弟:

明天咱家就要变成庐山市了。这也意味着,我俩要离开这个家了。说实话我俩心理特别的难受。

以前别人问我俩:“你俩兄弟是哪里人?”我们都会骄傲的回答:“星子人啊”。前两年别人问我们:“你俩兄弟哪里人啊?”我想虽然我名义上从星子划归了共青,可是我吃住还在自己家里呢,于是我会默默的回答:“星子人啊”。直到前阵子上级领导公布了家里将撤县设市的消息,我俩在非常激动,因为我俩和你们一样马上要成为“庐山市人”了。可是我俩发现公报对于我们兄弟俩只字未提,后经我俩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我俩早已划归共青,在庐山市成立之后,我俩也将正式归属共青城市。

兄弟们,请原谅我们自私的难过和消沉。我俩知道成立庐山市对于咱家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咱家的发展必将登上一个新的高度、打开一个新的格局。可在我们即将要离开之时候还是感觉有太多的东西难以割舍。不管我俩何去何从,我俩都衷心希望咱家——星子能够越来越好。成立庐山市以后期望你们能够结合咱家千年古县、文化大县、旅游强县的特长和庐山中国名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让这个即将成立的“江西最年轻城市”生机勃发,展翅高飞。

——苏家档、泽泉
写在庐山市成立前夜
2016年5月29日

家里其他兄弟看到这封信后一起给他们回了一封信:

苏家档、泽泉两位兄弟:

看到你俩给我们的信,我们兄弟决定一起给你们回信。

亲爱的兄弟,我们想告诉你:请不要难过和消沉,你以前是星子人,现在是星子人、将来还是星子人,当然成立庐山市以后你也可以是庐山市人。

有一句话说的好“乡音不改情永在”,你们和我们一样说的是星子话,喝的是一样的鄱阳湖水,看得是一样庐山的景,星子永远都是你们的根。千万年来我们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亲人,行政区域如何变迁也无法更改这个事实。

共青城市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城市,与我们庐山市相辅相承。你们在地理位置上距离他们更近,也为你们俩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便利,你俩也应该鼓足干劲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在共青城市创造出自己的成绩来。你们的发展就是我们的发展,咱兄弟一起携手抓住大好的发展契机,你我兄弟一起振翅高飞,扬名立万;让咱们这个家能够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南康、白鹿、蓼花、华林、横塘
温泉、蛟塘、蓼南、沙湖山、东牯山
2016年5月29日


乡音不改情永在,行政区域的变迁和名称的变更,改变不在乡情、改变不了亲情、改变不了感情,咱们永远都是星子人。大家说对不?
文章来源:微庐山




庐湖春天业主 发表于 2016-5-30 09:59:52

兄弟,我们派你俩去共青做卧底,等过几年庐山市进一步发展了,我们会把共青城吞并过来,到时我们会再次团圆,一个真正的大庐山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陈明生 发表于 2016-6-1 16:09:07

请吧庐山火车站建到我市来同意的点赞。

长西岭佬 发表于 2016-6-1 22:01:53

陈明生 发表于 2016-6-1 16: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吧庐山火车站建到我市来同意的点赞。

同意,但是没有铁路线光有站有啥用http://www.shanglush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4.pnghttp://www.shanglushan.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4.png

蔡振鑫 发表于 2016-6-2 22:22:44

连个公交都没有叫什么泛庐山?

wx_al12x2w2 发表于 2016-6-3 20:13:10

苏家诌和泽泉镆你们永庐山人的兄弟。你我都是一句星话。

少府山人 发表于 2016-6-7 11:26:37

本帖最后由 少府山人 于 2016-6-7 11:27 编辑

陈明生 发表于 2016-6-1 16:09
请吧庐山火车站建到我市来同意的点赞。
长虹大道的九江火车站一直在考虑迁建到八里湖新区。九江高铁站肯定选址在八里湖新区。
沙河站(现在的庐山站)应该改名九江南站(货运编组站),靠九江(特别是八里湖)太近(就几公里)甚至可撤销客运职能(当然难度大)。

马回岭火车站是大革命(北伐)的文物保护单位,小站可撤销。在仓房(东林大佛直接朝西的)高铁线上建“庐山站”,将这一带范围划归庐山市管辖(几个村调整,只需省民政厅批准)。

平凡人_b1Vqz 发表于 2016-6-13 12:01:16

陈明生 发表于 2016-6-1 16:09
请吧庐山火车站建到我市来同意的点赞。

不同意,浪费国家资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庐山市成立前夜,苏家档和泽泉两位兄弟给家里其他的两位兄弟写了一封信。